首页 / 文化大讲堂 / 乡愁美文

身边的乡愁 | 孙慧丽:被时光拉长的记忆
2016-09-21

孙慧丽,新闻媒体工作者,中国乡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志愿者。

文 / 孙慧丽

如果不是街上的车忽然间更堵了,我压根儿就想不起要过中秋了,想不起月将圆,白月光将照进房间。夹杂在车流间,穿过节日的喧哗,穿过琳琅的时光,我的心忽然间就疼了!我看见提着大包小包匆匆的行人,我看见商店门口高高叠起的货品,看见岁月深处,门楣间站着的亲人,还有那些忘不掉的深情!

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是,少年游。

光阴一点一点地落了!

季羡林说,每当这样的良辰美景,想到的总是故乡的那个小小的,平凡的月亮。邀一缕乡愁,携一抹眷恋,故乡的院落里,奶奶的容颜越来越近。

奶奶啊,小时候我就是你的影子。早晨醒来,看不见你会不知所措。你在地下忙碌,我在你的土炕上玩布布。你出门我跟着,你去田里我也跟着,你在前面嚓嚓地割谷子,我在后面小跑着寻叶子,寻那些七零八落五颜六色的秋叶子。你累了,坐在田头,我累了坐在你怀里头。你的衣襟下是一个大大的口袋,手伸进去,青枣、榛子、豆子应有尽有,从未落空。那年头,你的口袋就是我的聚宝盆。

要过中秋了,你不叫中秋,你叫得很直接,八月十五。明月当空,干净的院落里,你摆好小桌子,早就备好的香案和瓜果梨桃整整齐齐地放上,月饼也有,好像是父亲从城里带回来的,数量很少,你把它放在一个小盘子里,当作最珍贵的物品摆在最中间。然后祭月。你在前面格外虔诚而神秘的祷告,我在后面亦步亦趋。月亮婆婆是神灵,你事先嘱咐过我整个过程不准笑。可看着你又磕头又焚香,嘴里还默默叨叨的样子,我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。你生气了,警告我若再敢笑,就不准吃月饼。我怕了,不吃月饼那是多么痛苦的惩罚!对月饼我早就虎视眈眈,悄悄地摸过好几次,悄悄地咽过好多唾沫了。于是我跟着你一起求月亮原谅。你说:我的小孙女不懂事,月亮神不要计较她!我说:我的小孙女不懂事,月亮神不要计较她。你彻底被我搞晕了,拖着我把我安顿在家门口的小凳上,不准乱动。然后重新开始祭月仪式。

我坐在小板凳上很忧愁,不知月亮婆婆会不会原谅我,不知你的仪式还会有多久?终于,你过来了。你一如旧往地抚摸我的头,一个月饼被切了好几份,最大的那一份你塞在我手里头。我知道你已不再生气。一通胡吃海喝后,纠缠着问你月亮里哪个是嫦娥,哪个是吴刚?哪个是桂花树,哪个是小玉兔?你一番审视后,振振有词。听着听着我就安静了,想着有一天我会不会也摇身一变,变成仙女住进月宫。一个个中秋夜就那样在神秘与和乐中逝去。

后来,我长大了,跟着父母住进城里。每年中秋,父母还是会把你接出来和我们一起过,你还是会祭月,可我忙着读书升学,再也没有心思跟在你屁股后面了。你说,城里的月光没有乡下的亮。我不吭声我也不觉得,我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,我要早一点实现自己的梦想。终于,我考上了省城的学校,离家时,我像放飞的小鸟,而你却拼命地挥手。

校园的生活丰富多彩。夕阳的余晖里,我却把自己站成了一棵树。你鬓间的白发在风中飘拂,秋的素影里,我的思念辗转成泪珠。我疯狂地想你!第一次在外过中秋,我把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刻在了心头。

再后来毕业工作,结婚生子,生活越来越宽裕了,节日的氛围也越来越淡了!我,还有我的孩子,早已不用为吃月饼,眼巴巴地盼着月亮升起了。儿时的种种已被岁月沉淀,拉长的记忆中,你却是最柔软的一角。

皓魄当空宝镜升,云间仙籁寂无声。依着渐起的夜色,常常,我把那些弥漫在生活里的味道一一吻遍,那些细碎的光阴,令我想起与你清香同眠的日子,是那样好的年华。

本文系中国乡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首发专稿,欢迎分享转载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 

中心邮箱:mszhongguo@126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