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: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、群体(有时是个人)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、观念表述、表现形式、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、实物和文化场所。它世代相传,并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不断被再创造。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,根植在中国人内心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。比如二十四节气,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因时制宜的自然观。
来源:央视网-非遗公开课-2018年06月0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