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文化大讲堂 / 专家风采

施爱东
2016-04-02

出生:1968年生于江西省石城县

学历:文学博士

专业:民间文学、民俗学

现职: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

社会兼职: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、山东省民俗学会顾问、中国乡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

主要研究方向:民俗学学术史、故事学、谣言学


代表性著作:

1.《16-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》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2014年版。

2.《倡立一门新学科——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、经营与中落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。

3.《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。

4.《孟姜女哭长城》,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。

5.《走向新范式的中国民俗学》(主编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。

6.《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——中国现代民俗学的“科玄论战”》(整理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。

主要论文:

《谣言作为民间文学的文类特征》,《民族艺术》2016年03期。

《谣言的社会协调功能》,《民俗研究》2016年03期。

《辟谣困局:造谣动动嘴,辟谣跑断腿》,《民族艺术》2016年01期。

《图像谣言:数字时代的谣言新宠》,《民族艺术》2016年02期。

《学术史的范式意义》,《民间文化论坛》2016年03期。

《民族主义谣言的两极策略》,《民族艺术》2015年06期。

《民俗学在国际与代际之间的相互理解》,《民俗研究》2015年03期。

《“谣言倒逼真相”的前因后果》,《民族艺术》2015年02期。

《谣言的发生机制及其强度公式》,《民族艺术》2015年03期。

《谣言生产和传播的职业化倾向》,《民族艺术》2015年04期。

《周期性谣言的类别与特征》,《民族艺术》2015年05期。

《“睡狮论”来龙去脉》,《人民论坛》2014年27期。

《民俗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尴尬处境》,《民间文化论坛》2014年02期。

《“太平家乐福谣言”的历史根源与文本分析》,《民族艺术》2014年01期。

《末日谣言的蝴蝶效应及其传播动力》,《民族艺术》2014年02期。

《“呼兰大侠”:被谣言神化的变态杀手》,《民族艺术》2014年03期。

《顾颉刚、钟敬文与“猥亵歌谣”》,《读书》2014年07期。

《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运动におけて民俗学が直面する诸问题》,《日本民俗学》,第279卷,2014年8月。

《“中国龙”的发明》,《文化与文学》2013年第1期。

《韩寒神话的史诗母题》,《清华大学学报》2013年第1期。

《フィールドよ さらば》,《日本民俗学》2013年第2期。

《中国におけ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の民俗学への负の影响》,《现代民俗学研究》2011年第3期。

《盗肾传说、割肾谣言与守阈叙事》,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》2012年第6期。

《谣言的鸡蛋情绪——钱云会案的造谣、传谣与辟谣》,《民俗研究》2012年第2期

《圣母故事的经验化讲述——粤西冼夫人信仰的书写传统与口头传统》,载《中国民俗学》(论文集)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08月第1版。

《辫子龙:19世纪西方漫画的中国元素》,《民族艺术》2012年第1期。

《“弃胜加冠”西王母——兼论顾颉刚层累造史说的加法与减法》,《民俗研究》2011年第3期。

《哀旗不幸,怒旗不争:大清龙旗50年》,《民族艺术》2011年第1期。

《学术行业生态志:以中国现代民俗学为例》,《清华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2期。

《灾难谣言的形态学分析——以5·12汶川地震的灾后谣言为例》,《民族艺术》2008年第4期。

《叠加单元:史诗可持续生长的结构机制——以季羡林译<罗摩衍那·战斗篇>为例》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》(论文集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。

主要学术奖项有:

2015年文学所优秀科研成果奖(专著)一等奖

2012年文学所优秀科研成果奖(论文)一等奖

第八届(2013年)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

2009年文学所优秀科研成果奖(论文)一等奖

第七届(2010年)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

第八届(2009年)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(艺术类)一等奖

2009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